•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含答案doc 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五个上声部所有单元测试卷百度文库要求会员下载一份非常适合五年级学生复习的试卷,部版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试卷附答题包内含一到1、八单元练习题,附答案,直接从word文档下载打印,超级方便。特点本站提供教育部五年级汉语卷1-8所有单元的测试和答案内容。可以直接打印出来在家练习,非常方便。高清版无水印,所有字符和音标都非常清晰。外交部五年级汉语基础知识复习复习试卷预览新部编着的五年级第一卷中文目录第一单元1只白鹭2个花生3桂花雨4*珍珠鸟口头交流:订立班级契约研究:我心爱的人语言花园第二单元5颗领带石6将被调和7什么比猎豹快学习:“漫画”老师语言花园第三单元8猎人混合体9牛郎织女(一)10*牛郎织女(二)口头交流:讲民间故事研究:简短的故事语言花园阅读愉快第四单元11古诗三首石儿标题临安公馆紫海诗12青年中国讲座(节选)13圆明园的毁灭14*木笛研究:二十年后的家乡语言花园第五单元15日16只松鼠示例:鲸鱼风向袋的制作研究:介绍事物第六单元17母爱18父爱之船19*“惊人”和“糟糕”口头交流:父母之爱学习:我想告诉你语言花园第七单元20首古诗中的3首秋天和黑暗的山屋枫桥夜泊长相思21季的美丽22天堂鸟23*月轨迹研究:____是场景语言花园第8单元24古人谈读书25阅读记忆26*我的“长寿果”口头交流:我最喜欢的角色学习:推荐一本书语言花园...

    2022-05-08 花园口社区电话

  • 转基因产品通用检测方法PDF下载最新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转基因生物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引入特定生物物种的基因组中,使它们有效地表达了相应的产品)。生物菌种,以及以转基因生物作为直接食品或原料生产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软件说明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生化检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7)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深圳市亿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甘肃中商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检验检疫局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上海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所、甘肃商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伟、王晨光、宋鹏子、杜志新、魏爽、朱海、洪霞、郑秋月、付辉、何海宁、李飞武、金红、安小平、朱水芳,马涛,刘刚,杨光瑞,曹继娟,艾顺杰,黄文生。转基因产品的一般检测方法1个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转基因产品的定性检测方法本标准溶液适用于大米、玉石、大豆、育菜、马铃薯、甜菜、寿云等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实时荧光P'R通用检测。本标准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质量中间体)。2规范性参考文献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对于不在第1期中的参考资料,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仅适用于本文档GB/T682分析实验室《1网格和测试方法》GB/T19495.1转运国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GB/T19495,3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GB/T19495.7反式四品检验抽样和a抽样方法8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档3.118SrRNA基因185rRNA基因转移到兵仁185rDNA。C.meorum的外群之一,作为植物内分泌基因3.2CaMV35S启动子355启动子fremCawliflowvrmaaicvira来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的35S启动子。3.3CaMV355终止子35终止子来自Cali花花叶wirw来自Califloucer花叶病毒(CaMV)的a5终止子3.4胭脂碱合酶基因的NOS终止子来源于胭脂碱合酶基因的终止子3.5rihalee-1.5-磷酸羧化酶小亚基的E9终止子来自rialoel1.-磷酸羧化酶小auit基因的3'终止序列。3.6ar基因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来自Streromewridorkromogemer。编码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hohiothriciGB/T38505-2020acetyltraderae,PAT)。注意:ordiie对除草剂ghfoie有耐受性。转基因3.7Pi1是蛋白酶抑制剂1(roteiaeihiitor11.Pi11)的终止子。riuloe-1.5-hihuhatecarhoxylaemaluait1A的Re4启动子来自石南洋核桃-1.5-dichoicacidgelatiized/jiarulixia1A(riuloel,-ihohtecaroxylaemalluuit1A.Rh-S1)组基因启动子。3.9DAS402785-edevef-eifrie序列的DAS40278DAS40278转化外源插入片段5,其末端与玉来基因组的序列相连。注:该序列包括外采人片下的评分载体序列和部分1m基因。3.10DP3054233'edevet-指定DP305423的序列DP305423体外转化并插入片段3'a和大豆基因组的连接序列。序列包括外源插入片段的子组装序列和大豆碱基的部分序列3.11CV1275'-oudaryequeceCV127的5'-devet-erifie序列CV127转化子插入片段的5端与大豆基因组之间的连接区序列。构建:序列包括外源片段菲序列和豆基菜部分序列3.12Ct值循环阈值当反场管中的荧光监督器数量达到设定的后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次数3.8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均为分析或生化试验样品,试验用水符合GB/T6682中一级水的规定4.1Real-timePCR预润湿液使用经验证满足实时售罄PCR要求的real-timePCRmatermix4.2500马尔/1、乙二四乙酸钠溶液(H8.0)称取18.6克乙二胺乙二胺,称取70毫升水,用HM至8.0.1水的NaOH溶液稀释至100毫升。在103.4kPa(121°C)下灭菌20分钟。4.31毫升/升。三甲氨基甲烷盐溶液(H8.0)称取121.1g三甲氨基甲烷并将其溶解在80mL中。水,用盐酸调节PH值至80,加水定容至1000毫升。在103.4kPa(121℃)下持续20分钟。4.4TE缓冲区(ll8.0)注册10ml.1mol/L三甲基氨基甲酸盐溶液(4.3)和2ml.5o0mmol/1、分别用乙烯四乙酸二钠溶液(4.2)定容至1000mL,103.4kPa(121℃)灭菌20mi,...

    2022-05-08 终止子基因名词解释 终止子基因序列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答案胡向东pdf+word免费版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全国高职电工电子类专业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胡向东小编带来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答案df+word可编辑免费版供有需要的用户使用,欢迎免费下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答案图片预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答案摘要1.1什么是传感器?Awer: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应按一定规律由杀生境规定的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1.2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Awer:传感器的共性是利用物理规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来转换非电性地址(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出。1.3传感器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此外,一般还包括信号调理电路、辅助电源等。1.4传感器如何分类?答案:@根据输入地址,包括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根据输出,有校准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根据工作原理,有应变传感器、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热释电式传感器等;@根据基本效果,传感器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三种:@按成分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根据能量-粘度转换关系可分为能量-积转换型和能量-地址控制型传感器。@按技术特点分为普通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1.5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一般来说,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六个方向:一是改进和提高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一。开展基础研究,寻找新原理、新材料、新飞行艺术或新功能等;三是传感器的集成;四是传感器的智能化;五是传感器联网;第六是传感器的相似性。1.6提高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案:@差分技术:@均值技术:@补偿与校正技术:@屏蔽、隔离和干扰抑制:@稳定性处理。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什么?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Awer: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学习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征描述的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不包含时间变化。其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滞后、重复性和漂移。2.2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线性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其线性化?Awer:理想的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应该是线性化的,这有助于简化传感器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生产校准和测试。如果传感器非线性项的幂次不商,在输入地址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以接近实际曲线。一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最小二乘法来找到拟合直线。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为了便于学习和应用,以信息感知、转换和处理为核心,描述了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在传感器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正确选型,对温度、压力、液位、厚度、流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气体成分、浓度、光电等参数的检测是主线,并根据传感器的用途进行划分。本章介绍了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技术指标和使用特点。同时介绍了检测系统的组成、现代总线控制技术、虚拟仪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传感器电路的抗干扰技术。《检测技术(第二版)》的编写力求系统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又兼顾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与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等方面的教材。作为自学书。...

    2022-05-0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陈杰pdf免费版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是北京高等教育的优质教材。被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普通高等教育教材”,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系统地讨论了基本原理、基本特性、信号调理电路、设计原理及其在电流和非电流传感系统中的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陈杰df预览简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被评为“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项目建设项目”,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统地论述了各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信号调理电路、设计原理及其在电气和非电气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全书共15章。0、1章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般特性和分析方法;第2章至第9章讨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它是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磁电式、压电式、光电式、热释电式、核辐射传感器等传感器;第10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开发的智能化新型传感器,反映了当代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第11章和第12章介绍了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和可靠性;第13章是检测技术的基础,讨论了数据检测和信号处理的方法与技术;第14章介绍的是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第15章介绍了现代检测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有练习、思考题和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素材新颖,内容丰富,兼顾博大精深,以适应不同层次物体的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目录0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概念0.1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0.1.1传感器定义0.1.2传感器的组成0.1.3传感器的分类0.2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0.3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0.4检测技术的定义0.5检测技术的作用1传感器的特性1.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1.1.1线性度1.1.2滞后1.1.3重复性1.1.4灵敏度和灵敏度误差1.1.5分辨率和阈值1.1.6稳定性1.1.7温度稳定性1.1.8多种抗干扰能力1.1.9静态错误.1.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2.1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1.2.2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2.3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1.2.4动态响应分析的基本方法1.2.5典型链路的动态响应特性2个电阻传感器2.1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2.1.1线性电位器2.1.2线性电位器2.1.3负载特性和负载误差2.1.4电位器的结构和材料2.1.5电位器传感器应用实例2.2应变式电阻传感器2.2.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2.2.2金属电阻应变片的主要特点2.2.3温度误差及其补偿2.2.4应变片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2.2.5应变片电阻传感器应用实例3个电感式传感器3.1自感应传感器3.1.1工作原理3.1.2灵敏度和线性度3.1.3效果电路3.1.4转换电路3.1.5零点残余电压3.1.6自感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3.2变压器传感器3.2.1工作原理3.2.2高效电路及其特点3.2.3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测量电路3.2.4零点残压补偿3.2.5变压器传感器应用实例3.3涡流传感器3.3.1工作原理3.3.2转换电路3.3.3涡流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3.4压电传感器3.4.1工作原理3.4.2结构4个电容式传感器4.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类型4.1.1工作原理4.1.2类型4.2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度4.3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及有效电路4.3.1功能4.3.2效果电路4.4电容式传感器的设计要点4.4.1保护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4.4.2边缘效应的消除和减少4.4.3消除和降低寄生电容的影响4.4.4防止和减少外界干扰4.5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4.5.1调制电路4.5.2脉冲电路4.6电容传感器应用实例4.6.1差动电容压力传感器4.6.2电容式加速度计4.6.3电容式液位传感器4.6.4电容式位移传感器5个磁电传感器5.1磁感应传感器5.1.1工作原理及结构类型5.1.2动态特性分析5.1.3测量电路5.1.4磁感应传感器应用实例5.2霍尔传感器5.2.1霍尔效应和霍尔元件材料5.2.2霍尔元件结构及测量电路5.2.3霍尔元件主要技术指标5.2.4霍尔元件补偿电路5.2.5霍尔传感器应用示例6压电传感器6.1压电效应6.1.1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6.1.2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6.1.3高分子材料的压电效应6.1.4压电方程和压电常数6.2压电材料6.3效果电路6.4测量电路6.4.1电压放大器6.4.2电荷放大器6.5压电传感器应用实例6.5.1压电式称重传感器6.5.2压电加速度计6.6影响压电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分析6.6.1线性6.6.2横向灵敏度6.6.3环境温度的影响6.6.4湿度的影响6.6.5电缆噪声6.6.6接地回路噪声7光电传感器7.1光电效应7.1.1外光电效应7.1.2内部光电效应7.1.3光伏效应7.2光电器件及其特性7.2.1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7.2.2光敏电阻7.2.3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7.2.4光电管7.2.5半导体光电元件的特性7.3光电传感器测量电路7.3.1光源7.3.2测量电路7.4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7.4.1模拟光电传感器7.4.2脉冲光电传感器7.5光纤传感器7.5.1光纤7.5.2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7.6电荷耦合器件(ccd7.6.1ccd的工作原理7.6.2ccd应用示例7.7光栅传感器7.7.1基本工作原理7.7.2云纹7.7.3方向判别和细分电路原理7.8激光传感器7.8.1激光干涉仪测量位移7.8.2激光测长原理8个热释电传感器8.1热阻8.1.1热电阻材料及工作原理8.1.2测量电路8.2热电偶8.2.1热电效应8.2.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8.2.3热电偶材料及常用热电偶8.2.4热电偶测温电路8.2.5热电偶参考结温度8.3热敏电阻8.3.1热敏电阻的主要特性8.3.2热敏电阻特性的线性化8.3.3热敏电阻应用示例9核辐射传感器9.1核辐射的基本特征9.1.1核辐射特性9.1.2测量中常用的同位素9.2核辐射传感器9.2.1电离室9.2.2气体放电计数器9.3核辐射传感器应用实例9.4放射性辐射防护10个生物传感器10.1概述10.1.1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10.1.2生物传感器的类型10.1.3生物传感器的优势10.1.4生物传感器的固定化技术10.2电化学DNA传感器10.2.1电化学da传感器原理10.2.2DNA固定在固体电极上10.2.3电化学da传感器中的标记10.2.4电化学da传感器的应用10.3半导体生物传感器10.3.1原理与特点10.3.2Bio-FET的结构类型10.3.3应用研究实例11集成智能传感器11.1单片集成智能传感器11.1.1智能传感器的基本特性11.1.2智能传感器发展趋势及应用11.1.3单片智能传感器主要产品分类11.2联网智能压力传感器11.2.1t、tr系列联网智能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11.2.2t系列联网智能压力传感器典型应用11.3单芯片指纹传感器11.3.1生物识别发展概况11.3.2指纹识别的基本原理11.3.3fcd414/at77c101指纹传感器11.4特殊集成传感器11.4.1lm1042型一体化液位传感器11.4.2mc系列烟雾探测报警集成电路12传感器校准12.1传感器静态特性标定12.1.1静态标准条件12.1.2校准设备精度等级的确定12.1.3静态特性校准方法12.2传感器动态特性标定12.3振动传感器标定12.3.1校准方法12.3.2对比校准方法12.4压力传感器校准12.4.1动态标定压力源12.4.2激波管校准13传感器可靠性技术13.1可靠性技术基础概述13.1.1可靠性技术的定义及特点13.1.2可靠性技术的基本特征量13.2可靠性设计13.2.1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13.2.2可靠性设计程序和原则13.2.3系统可靠性框图模型及计算13.3可靠性管理13.3.1可靠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13.3.2可靠性管理组织和职责13.3.3可靠性标准、情报和保证13.3.4可靠性管理的实施13.4可靠性测试13.4.1传感器环境测试概述13.4.2传感器可靠性测试示例13.5敏感元件和传感器的失效分析13.5.1概述13.5.2分析方法14检测技术基础14.1检测技术概述14.2测量方法14.2.1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同时测量14.2.2偏差测量、零位测量和差分测量14.3测量系统14.3.1测量系统的组成14.3.2主动和被动测量系统14.3.3开环测量系统和闭环测量系统14.4测量数据处理方法14.4.1静态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14.4.2动态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15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15.1概述15.1.1概念15.1.2意义及应用15.2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分类与结构15.2.1传感器信息融合分类15.2.2信息融合的结构15.2.3信息融合系统结构示例15.3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一般方法15.3.1嵌入式约束15.3.2证据组合法15.3.3人工神经网络方法15.4传感器信息融合示例15.4.1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信息融合15.4.2船舶传感器信息融合16现代检测系统16.1计算机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16.1.1多路模拟开关16.1.2a/d转换和d/a转换16.1.3采样和保持16.2总线技术16.2.1总线的基本概念及其标准化16.2.2总线的通信方式16.2.3测控系统内部总线16.2.4测控系统外部总线16.3虚拟仪器16.3.1虚拟乐器的出现16.3.2虚拟仪器硬件系统16.3.3虚拟仪器软件系统16.3.4虚拟仪器的发展趋势16.4网络测试仪16.4.1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化测控系统16.4.2面向跨网测控系统16.4.3联网测试仪器和系统示例16.4.4无线传感器网络测控系统1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17.1温度传感器实验17.1.1铂热阻实验17.1.2温度变送器实验17.1.3热电偶测温实验17.1.4热电偶校准实验17.1.5结温敏二极管实验17.1.6半导体热敏电阻实验17.1.7集成温度传感器17.2涡流传感器实验17.2.1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校准17.2.2被测材料对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17.2.3涡流传感器幅值测量17.2.4涡流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17.2.5集成传感器力平衡传感器实验17.3半导体传感器实验17.3.1湿度传感器湿度电容实验17.3.2湿度传感器耐湿性实验17.3.3气体传感器演示实验17.4光电传感器实验17.4.1光敏电阻实验17.4.2光敏电阻暗光电路的应用17.4.3光电二极管特性实验17.4.4光电晶体管特性测试17.4.5光电晶体管对不同光谱的响应17.4.6光电开关(红外发光管和光电晶体管17.4.7光电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性能实验17.4.8红外光敏管应用红外检测17.4.9光电池特性测试17.4.10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17.4.11光纤传感器位移测试17.4.12光纤传感器应用温度传感器17.4.13光纤传感器动态测量17.4.14光栅衍射实验中光栅距离的确定17.4.15光栅传感器衍射演示与测距实验17.4.16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ccd相机卡尺实验附录练习和问题参考文献前言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时,必须从外界获取大量信息。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已成为信息领域的关键技术。为了及时、正确地获取这些信息,必须合理选择和应用各种传感器和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已渗透到人类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广泛领域内对促进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已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为使本书紧贴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全面介绍这些领域相关知识的特点,本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生物传感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测控系统,修订了集成智能传感器,和实验部分已经整理出来。生物传感器一章介绍电化学DNA传感器、半导体生物传感器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一章介绍了单片集成智能传感器、联网智能压力传感器、单片指纹传感器和专业集成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测控系统主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特点和关键技术,使读者对传感器在网络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材料广泛、结构清晰、概念清晰、通俗易懂、系统性强。全书共17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传感器,第二部分为检测技术,第三部分为实验。第0章介绍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章介绍传感器的特点;第2章至第11章介绍了目前使用的几种类型的传感器,例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和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光电式、热释电式、核辐射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知识,以及集成智能传感器的介绍;第12、13章介绍传感器标定方法和传感器可靠性技术;第14章是检测技术基础,介绍数据的检测和处理方法;第15章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第16章介绍了现代检测系统,让读者了解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全面的认识;第17章为实验部分,旨在提高读者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王璞教授主持了本书的审校,也得到了各领域其他专家的支持。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辑水平,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22-05-0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设计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图解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pdf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收集了镇江船艇学院教学一线教师的教案和案例适合广大电子技术初学者、家电维修人员和电子电气行业人员阅读参考,并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电工电子类基础教材,图解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df高清完整版,支持在线免费阅读,需要的直接点下载就可以了。图解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df图片预览内容简介内容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与变压器、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晶闸管、光电耦合管、电声器件、继电器、传感器、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电路、检测、识别、应用,文字简洁,主要用图表说明问题。本书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分类、性能、参数及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详细介绍检测电子元器件的方法以及电子元器件的应用。编写过程中注重实际应用与理论的结合,实物与图解使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变得直观明了,通俗易懂。目录大全第一章电阻器1.1固定电阻器1.1.1认识电阻器1.1.2电阻器的识别1.1.3固定电阻器的检测与应用1.1.4固定电阻器的识别检测实例1.2电位器1.2.1认识电位器1.2.2电位器的识别1.2.3电位器的检测与应用1.2.4电位器的识别与检测实例1.3敏感电阻器1.3.1光敏电阻器1.3.2热敏电阻器1.3.3压敏电阻器1.3.4敏感电阻器的识别与型号命名第2章电容器2.1固定电容器2.1.1认识电容器2.1.2电容器的识别2.1.3电容器的检测与应用2.2可变电容器2.2.1微调电容器2.2.2单联电容器2.2.3多联电容器2.2.4可变电容器的应用2.2.5可变电容器的检测第3章电感器与变压器3.1电感器3.1.1认识电感器3.1.2电感器的识别3.1.3电感器的检测与应用3.2变压器3.2.1认识变压器3.2.2变压器的识别3.2.3变压器的检测与应用第4章二极管4.1二极管4.1.1认识半导体4.1.2二极管的识别4.1.3普通二极管的检测与应用4.2稳压二极管4.2.1稳压二极管的识别4.2.2稳压二极管的应用4.2.3稳压二极管的检测4.3发光二极管4.3.1发光二极管的识别4.3.2发光二极管的检测4.3.3双色发光二极管4.4光电二极管4.4.1认识光电二极管4.4.2光电二极管的检测4.5开关二极管4.5.1认识开关二极管4.5.2硅高速开关二极管的检测第5章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5.1晶体三极管5.1.1认识晶体三极管5.1.2晶体三极管的识别5.1.3晶体三极管的检测与应用5.2场效应晶体管5.2.1认识场效应晶体管5.2.2场效应晶体管的识别5.2.3场效应晶体管的检测与应用第6章晶闸管6.1晶闸管的识别6.2晶闸管的特点与工作原理6.3晶闸管的命名和参数6.4晶闸管的检测6.4.1单向晶闸管极性的检测方法6.4.2双向晶闸管极性的检测方法6.5晶闸管的应用第7章光电耦合器7.1光电耦合器的识别7.2光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7.3光电耦合器的参数7.4常用光电耦合器7.5光电耦合器的检测7.6光电耦合器的应用第8章电声器件8.1扬声器8.1.1认识扬声器8.1.2扬声器的识别8.1.3扬声器的检测与应用8.2耳机8.2.1认识耳机8.2.2耳机的识别8.2.3耳机的检测8.3蜂鸣器8.3.1认识蜂鸣器8.3.2蜂鸣器的识别8.3.3蜂鸣器的检测8.4传声器8.4.1传声器的识别8.4.2传声器的检测第9章继电器9.1电磁继电器9.1.1认识电磁继电器9.1.2电磁继电器的识别9.1.3电磁继电器的检测与应用9.2干簧继电器9.2.1认识干簧继电器9.2.2干簧继电器的识别9.2.3干簧继电器的检测与应用9.3固态继电器9.3.1认识固态继电器9.3.2固态继电器的识别9.3.3固态继电器的检测与应用0章传感器10.1温度传感器10.1.1温度传感器的识别10.1.2温度传感器的特点与工作原理10.1.3温度传感器的参数10.1.4温度传感器的检测10.1.5温度传感器的应用10.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0.2.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识别10.2.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特点与工作原理10.2.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参数10.2.4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检测10.2.5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应用10.3霍尔传感器10.3.1霍尔传感器的识别10.3.2霍尔传感器的特点与工作原理10.3.3霍尔传感器的参数10.3.4霍尔传感器的检测10.3.5霍尔传感器的应用10.4超声波传感器10.4.1超声波传感器的识别10.4.2超声波传感器的特点与工作原理10.4.3超声波传感器的参数10.4.4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10.4.5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10.5气敏传感器10.5.1气敏传感器的识别10.5.2气敏传感器的特点与工作原理10.5.3气敏传感器的参数10.5.4气敏传感器的检测10.5.5气敏传感器的应用1章显示器件11.1LED数码管11.1.1认识LED数码管11.1.2LED数码管的识别11.1.3LED数码管的检测与应用11.2LCD液晶显示器11.2.1认识LCD液晶显示器11.2.2LCD液晶显示器的识别11.2.3LCD液晶显示器的检测与应用2章集成电路12.1认识集成电路12.1.1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12.1.2常用集成电路的分类与作用12.2集成电路的识别12.2.1集成电路的图形符号12.2.2集成电路的型号标识12.2.3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12.2.4集成电路引脚分布规律及识别12.3集成电路的检测与应用12.3.1常用模拟集成电路的特点和应用12.3.2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和应用12.3.3集成电路的检测参考文献免费在线试读本书从各类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开始,用图解的方法介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应用,并引入综合实例强化实际应用。本书力求理论从简,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有利于培养机电、电气类专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用于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的参考手册。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既可作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专用教科书,也可供初、中、高级电工及相关专业职业技术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收集了镇江船艇学院教学一线教师的教案和案例,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和敬意。本书的实践数据和资料由江苏镇江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各类教育网站上有关电子元器件方面的课件及新理论、新方法,在此一并感谢。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元器件之一,在电路中,它具有降低电压、限制电流、分流电流、分配电压、阻抗匹配、阻尼、取样等作用。电阻器种类很多,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和敏感电阻器。固定电阻器的阻值固定无法改变,电位器的阻值可通过手动调节来改变,而敏感电阻器阻值会随施加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线、磁场和气体)变化而发生变化。电阻的种类虽多,但常用的主要为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和片状电阻,其中,过去的国产RT型电阻外表通常涂覆绿漆,RJ型金属膜电阻则涂覆红漆,且一般都印上型号及规格等,较易识别。近年来随着进口及合资产品大量上市,RT型电阻中以色环电阻占据主流地位,其底色并不很一致;RX型线绕电阻外表多为黑色,被釉线绕电阻则多为深绿或浅绿色。片状电阻外表一般都为黑色,且上面标注有代表阻值的数字。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应用最普遍的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和线绕电阻的特点。(1)碳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如图1?3所示。这种电阻器是用结晶碳沉积在瓷棒或瓷管上制成的。改变碳膜的厚度和用刻槽的方法变更碳膜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值,碳膜电阻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高,噪声小,高频性能好,价格低,应用广泛。碳膜电阻是应用最多的一种电阻。...

    2022-05-05 二极管 晶体管 晶闸管 晶闸管二极管

  • 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电子版免费在线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点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规划教材·入门课程系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规划教材,入门教程系列书籍,电子元器件识别测试与焊接电子版df免费版,涵盖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内容适合“双证”教学实践。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及焊接电子版图片预览简介本书以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工作要求为写作目标,结合读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和焊接技能进行合理划分项目模块。本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共有12个项目模块。在每个项目模块中,根据岗位就业的实际需要,结合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焊接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和技能应用,细分为多个任务模块,每个任务模块由若干“新知识“教学”或“技能培训”子项目模块。这些子项目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学习者可以完成学习和独立训练。本书内容涵盖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内容,适合“双证”教学与实践。目录项目1了解万用表1的功能和用法任务模块1.1指针万用表1的功能和使用新知识讲解1.1.1了解指针万用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1技能演示1.1.2掌握指针万用表的使用7新知识讲解1.1.3了解指针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13任务模块1.2了解数字万用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4新知识讲解1.2.1了解数字万用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14技能演示1.2.2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使用21新知识讲解1.2.3了解数字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26项目二电阻识别检测培训27任务模块2.1识别电阻器27新知识讲解2.1.1了解电阻器的种类和特性27新知识讲解2.1.2了解电阻的参数标志32新知识讲解2.1.3了解电阻器的功能特性39任务模块2.2掌握电阻检测方法41技能演示2.2.1普通电阻检测培训41技能演示2.2.2水泥电阻检测培训42技能演示2.2.3保险丝电阻检测培训43技能演示2.2.4压敏电阻45的检测技能演示2.2.5热敏电阻46的检测技能演示2.2.6湿度电阻检测47技能演示2.2.7电位器检测48项目三电容器识别检测培训50任务模块3.1了解电容器50新知识讲解3.1.1了解电容器的种类和特性50新知识讲解3.1.2了解电容的参数标志57新知识讲解3.1.3了解电容器的功能特性61任务模块3.2掌握电容器的检测方法63技能演示3.2.1普通固定电容器检测训练63技能演示3.2.2电解电容检测培训64技能演示3.2.3微调电容检测培训66技能演示3.2.4可变电容检测训练68项目四电感识别与检测培训70任务模块4.1了解电感器70新知识讲解4.1.1了解电感的种类和特性70新知识讲解4.1.2了解电感参数符号74新知识讲解4.1.3了解电感的功能特性79任务模块4.2掌握电感的检测方法81技能演示4.2.1固定彩环电感检测培训81技能演示4.2.2固定色标电感器检验培训82技能演示4.2.3微调电感检验培训83项目五二极管识别检测实训85任务模块5.1了解二极管85新知识讲解5.1.1了解二极管的种类和特性85新知识讲解5.1.2找出二极管89的参数标志新知识讲解5.1.3了解二极管的功能特性96任务模块5.2掌握二极管97的检测方法技能演示5.2.1稳压二极管检测培训97技能演示5.2.2整流二极管检测实训99技能演示5.2.3检测二极管100的检测训练技能演示5.2.4变容二极管检测训练101技能演示5.2.5LED检测训练102技能演示5.2.6光电二极管检测训练103技能演示5.2.7双向触发二极管检测培训105项目六三极管识别检测训练106任务模块6.1了解晶体管106新知识讲解6.1.1了解三极管的种类和特点106新知识讲解6.1.2了解三极管107的参数标志新知识讲解6.1.3了解三极管110的特性和功能特点任务模块6.2掌握三极管114的检测方法技能演示6.2.1三极管类型判别检测训练114技能演示6.2.2三极管引脚极性判别检测训练115技能演示6.2.3三极管性能检测训练121项目七场FET识别检测训练125任务模块7.1理解FET125新知识讲解7.1.1了解场效应管的种类和特性125新知识讲解7.1.2理解场效应管的参数标志126新知识讲解7.1.3了解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功能特性129任务模块7.2掌握FET131的检测方法技能演示7.2.1FET类型辨别检测训练131技能演示7.2.2FET管脚极性133的判别与检测训练技能演示7.2.3FET性能检测训练134项目八晶闸管识别与检测训练137任务模块8.1了解晶闸管137新知识讲解8.1.1了解晶闸管的种类和特点137新知识讲解8.1.2了解晶闸管140的参数标志新知识讲解8.1.3了解晶闸管的特性和功能特性143任务模块8.2掌握晶闸管146的检测方法技能演示8.2.1单向晶闸管146的测试与训练技能演示8.2.2三端双向可控硅测试培训148项目9IC识别检测训练152任务模块9.1了解集成电路152新知识讲解9.1.1了解集成电路的种类和特点152新知识讲解9.1.2了解集成电路的管脚分布特性155新知识讲解9.1.3了解集成电路的功能特性156任务模块9.2集成电路的检测与训练160技能演示9.2.1集成电路在线电阻检测培训160技能演示9.2.2集成电路工作状态检测与训练161项目十:电子产品主要功能部件识别与测试技能培训167任务模块10.1开关元件的识别与检测训练167新知识讲解10.1.1理解开关元件167技能演示10.1.2开关部位检测训练170任务模块10.2电声设备的识别与检测训练172新知识讲解10.2.1了解电声器件172新知识讲解10.2.2了解电声器件的功能174技能演示10.2.3电声设备测试与培训176任务模块10.3传感设备识别与检测训练178新知识讲解10.3.1理解传感器设备178新知识讲解10.3.2了解传感器设备的功能180技能演示10.3.3传感器设备检测训练182任务模块10.4电池和电源组件识别和维护培训186新知识讲解10.4.1了解电池和电源组件186新知识讲解10.4.2了解电池和电源的作用187技能演示10.4.3电池及动力部件测试培训189任务模块10.5运动识别和检测训练193新知识讲解10.5.1了解电动机193技能演示10.5.2运动检测训练199项目十一常用焊接工具操作培训203任务模块11.1焊接操作前的准备203新知识讲解11.1.1了解常用焊接工具和焊接材料203新知识讲解11.1.2焊接前零部件的加工209任务模块11.2焊接工具操作培训215技能演示11.2.1烙铁操作培训215技能演示11.2.2热风焊机221操作培训工程十二构件安装焊接技能培训224任务模块12.1电子元件安装和焊接的工艺要求224新知识讲解12.1.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要求224新知识讲解12.1.2了解手工焊接的特点和要求227新知识讲解12.1.3了解自动焊接的特点和要求228任务模块12.2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方法230新知识讲解12.2.1分立元件的安装要求230技能演示12.2.2分立元件焊接培训236技能演示12.2.3集成电路的贴装与焊接239任务模块12.3SMD元件安装与焊接技巧242新知识讲解12.3.1了解常见SMD元器件的安装焊接工艺242新知识讲解12.3.2了解SMD集成电路的安装焊接工艺243新知识讲解12.3.3自动化焊接技术245任务模块12.4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测247新知识讲解12.4.1了解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测工具247新知识讲解12.4.2常用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测248新知识讲解12.4.3SMD元件焊接质量检测250前言阅读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的种类和应用不断丰富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使得家电、电脑周边设备、数码产品、手机及通讯设备等产品在产品种类和速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的更换。.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电路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社会对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售后维修等一系列岗位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电子技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其中,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和焊接技能始终是一项非常基础和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本书可作为电子元器件识别、检验和焊接教学的专业培训教材。为应对当前知识和技能快速变化的特点,本书从内容的选择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筛选。尽可能以当前的工作需求为书本培训的目标。力求让读者从书中学到实用有用的东西。因此,本书选取的内容来源于实际工作。这样,读者可以直接从书中学习到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非常有针对性,保证了阅读完书后能够应对实际工作。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技能学习的实用性、方便性和及时性。在表现形式上,充分体现“图解”的特点,即根据所表达的知识和技能的特点,采用“图解”、“图表”、“实物照片”、“实物照片”等多种表现形式。文本描述”,并使用最合适的一个。展示知识和技能。在本书的内容和编排上做了很大的努力。首先,在内容选择上,本书结合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数字维修工程师考核认证的专业考核标准,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识别、检测和焊接。将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梳理,并整合到实际应用案例中,让读者学到有用的东西,学以致用。在结构安排上,本书采用项目式教学理念,以项目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完成学习与训练。本书根据行业特点总结了电子元器件识别、测试、焊接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根据岗位特点划分项目模块,然后在项目模块中设置任务驱动,从而让学习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实践。在案例中锻炼和丰富实践经验。在内容的选择上,保证知识为技能服务的原则,知识的选择本着实用性和充分性的原则,技能的培养注重行业特点和岗位特点。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书籍在表达上更加多样化。本书设置有【图文解说】、【提示】、【资料链接】、【图文演示】四个模块。知识和技能是根据其技术难度和特点以适当的表达方式选择的。同时,将“图”、“图”、“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入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中,更加生动形象。在写作实力方面,本书依托数字化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参与编制的工作人员均参与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数字维护工程师认证资格的制定和试题库的开发。相关行业标准非常熟悉。并且有非常丰富的书籍写作经验。此外,本书的编写还吸引了行业各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参与,保证了本书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参与编写本书的有:韩雪涛、韩广兴、吴莹、梁铭、宋明芳、张丽梅、王丹、王鲁军、张向平、韩学东、吴伟、唐秀阳、吴鹏飞、高瑞政、吴慧英、王心夏、周扬、周文静等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读者可登录天津淘淘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的技术服务网站(www.chiade.org)电子已获得技术服务。随时掌握最新行业资讯,获取大量视频教学资源、电路图、技术手册等学习资料,以及最新的行业培训信息,实现远程在线视频学习,通过网站的技术交流和咨询论坛。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认证,并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或数字维护工程师资格证书。如果读者对学习和评估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数字化维修工程师考核指导中心作者介绍韩雪涛自2001年起就职于天津淘淘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着有多部计算机、多媒体、电子、家电等方面的书籍。...

    2022-05-05 模块演示 模块视频教程

  •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第2版)pdf在线免费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小编点评:了解最新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第二版)是关于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技术中的基本要素。任何一种电子设备都是由这些电子元件合理、协调、巧妙地组成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传统电子元器件的更替,新的元器件层出不穷。客观地说,如果不了解这些元器件的性能和规格,就很难适应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及电子版图片预览简介《世纪英才模块化技能培训中职系列教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主要介绍了十余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分类、性能、参数及应用,以及检测电子元器件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组件。《世纪英才模块化技能培训中职系列教材: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采用模块化结构编排,方便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全书图文并茂,尤其是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彩色插图,既增加了学生对实物的感性认识,又有效降低了教学成本。《世纪英才模块化技能培训中职系列教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可作为中职、技校电子信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职业学校使用.或者无线电短训班的培训教材,对于电子爱好者来说也是很好的自学读物。目录技能训练1:电阻器的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二:电容器的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三:电感器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四:变形金刚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五:半导体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技能训练六:半导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技能训练七:开关和连接器的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八:保险要素的识别与检测技能训练九:说话人识别与检测技能训练十麦克风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十一:接力识别与检测技能训练十二:音乐电影的认知技能训练十三:集成电路的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十四:晶闸管识别与检测技能训练十五:感光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训练十六:场效应管的认知与检测技能训练十七:芯片元器件的认知与检测技能培训18焊接实践技能训练十九:印制板手工制作图书精选本书主要介绍了十余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分类、性能、参数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并详细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本书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教师灵活教学。书中图文并茂,尤其是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实物插图,既增加了学生对实物的感性认识,又有效降低了教学成本。本书可作为中职、技校电子信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职业学校或短期广播课程的培训教材。对于电子爱好者来说,这也是一本好书。自学书籍。前言阅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院校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大力推进优质专业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开展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不仅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教材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认为,由知识型向能力型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力型”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导致与之格格不入的传统教材改革。本系列教材是我们立足国内实际,借鉴国外“能力为本”、“工作流程为本”等教材开发先进理念的一次实践。新编教材忠实贯彻“以就业为本”的指导思想,克服“过分强调纪律”和“盲目攀登提升”的倾向,注重知识技能转移的宏观设计和整体效果,并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教科书的加减减法编写方法。与目前市面上同类教材相比,该系列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材结构“模块化”。每个模块一个知识点,重点突出,主题明确。(2)教材内容“灵活”。适应“学生”层次的差异和订单式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3)教学内容的“本体论”。教材内容不刻意延伸到其他学科,追求系列教材的结合效果。(4)合理控制教学成本。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本系列教材要求作者估算每项技能培训的成本,以控制教学成本。(5)本系列教材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强调图文结合,直观明了,便于自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总之,该系列教材的出版价值不仅在于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思路,更符合当前就业单位“以人为本”的要求。应聘者可立即上岗”,也适用于毕业后从事电气电子领域的学生。专业之间的转岗,奠定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同时,其新(新思想、新技术、新面貌)、真实(贴近现实、体现应用)、简洁(文字简洁、风格明快)的写作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您对本系列教材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或者您愿意参与本系列教材中其他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可以发邮件至wuha@tre.com.c联系我们,或者您可以进入该系列教材的服务网站是www.ycook.com.c。电子元器件鉴定检测实验室报告实验2:晶体管元件的理解和测量(课程计划)实验目的(讲解时间2分钟,重点说明目的和意义)1、用数字万用表掌握晶体管性能的鉴别;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仪的简单原理和使用方法,使用晶体管特性图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3、画出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利用特性曲线求参数。实验设备(讲解时间1分钟,重点介绍晶体管特性图仪的优点)一个晶体管特性图XJ4810;数字万用表UT56一只;晶体管3AX31、9014、9015各1个;一个齐纳管2CW。实验原理(15分钟讲解)1、常用晶体二三极管外形图(2分钟讲解,重点介绍种类、外形结构、主要性能指标)2、用数字万用表识别晶振(讲解时间3分钟,重点是用数字万用表识别晶振管脚)(1)晶体管管脚和类型的识别:①先判断基层②歧视类型③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判断(2)检查晶体管的性能3、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示意图及其逐点测量方法(讲解时间为1分钟,强调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的关系)4、三极管特性图仪框图(讲解时间1分钟,重点介绍单元电路的功能)5、用图解法测量三极管输出特性的基本原理(讲解时间为2分钟,重点介绍输入电流、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时间关系)6、使用晶体管特性曲线求参数(讲解时间2分钟,重点讲解如何使用输出特性曲线求hfe)7、XJ4810型半导体管特性图仪(4分钟讲解时间,重点讲解面板控制旋钮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内容(7分钟讲解)1、用数字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性能(说明时间1分钟)(1)先判断三极管的基极;(2)判断三极管的集电极;(3)确定晶体管的类型;(4)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hfe值。2、使用XJ4810晶体管特性图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6分钟讲解时间,重点讲解如何使用参数内容调整相关旋钮)(1)测量调压管理费WC4的正反向伏安特性,在方格纸上写下绘图仪显示的特性曲线,记录稳定电压VZ。(2)晶体管输出特性的测量。①测量3AX31和9014双管共射连接的输出特性曲线族,用方格纸写下曲线估计线性区的hfe值。②分别求出VCE=3V和IC=5mA条件下两管的hfe值。(3)晶体管输入特性测量①测量3AX31和9014两管共射极接法的输入特性曲线,并在方格纸上写下作图者显示的特性曲线族。2从输入特性曲线求得VBE=0.6V(硅管)和VBE=0.20V(锗管)的输入电阻值。(4)晶体管反向击穿电压BVCEO的测量。测量3AX31和9014两管的BVCEO,在方格纸上记录击穿曲线,得到BVCEO的值。(5)晶体管穿透电流的测量。测量3AX31的ICEO曲线,用方格纸记录下graher的ICEO曲线。笔记(2分钟讲解)1、注意晶体管引脚。2、集电极扫描电压不能太高,一般小功率管在几十伏。以免击穿晶体管。3、基极电流不宜过大。一般小功率管在微安级。4、注意晶体管的导电类型实验报告要求(1分钟讲解时间)1、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各种特性曲线(共7条曲线)。2、从实验结果分析锗管和硅管的区别。...

    2022-05-05 晶体管电子元器件下载 晶体管电子元器件

  • 《深度学习与目标检测 工具、原理与算法》涂铭,金智勇|(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深度学习与目标检测工具、原理与算法》【作者】涂铭,金智勇【丛书名】智能系统与技术丛书【页数】226【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9【ISBN号】978-7-111-69034-4【价格】89.00【参考文献】涂铭,金智勇.深度学习与目标检测工具、原理与算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9.图书封面: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的入门书。两位作者是资深的AI技术专家和计算机视觉算法专家,在阿里、腾讯、百度、三星等大企业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工作多年,不仅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而且知道初学者进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痛点和难点。据此,两位作者编写了这本针对目标检测初学者的入门书,希望从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帮助读者少走弯路。第1-2章是目标检测的准备工作,主要介绍了目标检测的常识、深度学习框架的选型、开发环境的搭建以及数据处理工具的使用。第3-5章是目标检测的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数据预处理和卷积神经网络等图像分类技术的基础知识。第6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开源算法库mmdetectio。第7-10章详细地讲解了目标检测的概念、原理、一阶段算法、二阶段算法以及提升算法性能的常用方法。第11章简单介绍了目标检测的相关案例(以工业为背景),以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度学习与目标检测工具、原理与算法》内容试读CHAPTERI第1章日标检测概述计算机视觉(ComuterViio,CV)是一门教计算机如何“看”世界的学科。计算机视觉包含多个分支,其中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等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书将着重介绍目标检测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一些实例,以帮助读者对目标检测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1.1什么是目标检测本书讨论的目标检测是指通过编写特定的算法代码,让计算机从一张图像中找出若干特定目标的方法。目标检测包含两层含义:①判定图像上有哪些目标物体,解决目标物体存在性的问题;②判定图像中目标物体的具体位置,解决目标物体在哪里的问题。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检测需要做更细粒度的判定,不仅要判定是否包含目标物体,还要给出各个目标物体的具体位置。如图1-1所示,目标检测算法关注的是“人体”这一特定目标物体,图像中不但检测出了两个小朋友(人体),还准确地框出了两个小朋友在图像中的位置。图1-1人体检测示例第1章1.2典型的应用场景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2.1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自动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识别,通常也叫作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身份匹配与识别。其中人脸图像采集/检测是进行后续识别的基础。如图1-2所示,通过检测框把后续识别算法的处理区域从整个图像限制到人脸区域。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支付图1-2人脸检测示例等多个实际场景。1.2.2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目标检测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如下场景。1)交通流量监控与红绿灯配时控制:通过视觉算法,对道路卡口相机和电警相机中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根据相应路段的车流量,调整红绿灯配时策略,提升交通通行能力。2)异常事件检测:通过视觉算法,检测各种交通异常事件,包括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车辆占用应急车道以及监控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交通事故实时报警等,第一时间将异常事件上报给交管部门。3)交通违法事件检测和追踪:通过视觉算法,发现套牌车辆、收费站逃费现象,···试读结束···...

    2022-05-05 深度学习框架 深度学习算法

  • 《建筑工程材料与检测》夏正兵,邱鹏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建筑工程材料与检测》【作者】夏正兵,邱鹏主编【丛书名】高等院校土建类“十三五”系列规划教材【页数】284【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01【ISBN号】978-7-5641-9166-5【参考文献】夏正兵,邱鹏主编.建筑工程材料与检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01.图书封面:检测》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普通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建筑钢材、防水材料、天然石材、建筑木材、塑料建材、建筑陶瓷、建筑装饰材料等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应用及保管等基本知识。...

    2022-05-04

  • 《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李建华,陈秀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作者】李建华,陈秀真主编【丛书名】高等教育网络空间安全规划教材【页数】184【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2【ISBN号】978-7-111-67201-2【分类】信息系统-安全评价-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李建华,陈秀真主编.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2.图书封面:检测与风险评估》内容提要:《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遵循“追本求源、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从安全问题的源头着手,详细介绍信息系统安全检测及风险评估的核心理论及关键技术。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引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及法规、安全检测信息采集技术、安全漏洞检测机理及技术、安全脆弱性检测分析技术与工具、网络安全威胁行为识别、风险评估工具及漏洞知识库、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后,介绍了新型网络环境下的安全威胁及挑战。每章均配有习题,以指导读者进行深入学习。《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内容试读第1章引言在与信息系统人侵者的博弈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信息系统实施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系统运维和保障人员识别信息系统运维中存在的安全弱点,评估安全威胁和安全攻击带来的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系统安全加固与防护策略,从而在与信息系统安全入侵行为的斗争中谋取优势。目前,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高级持续性威胁等复杂攻击行为开始出现。为了保障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对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与评估,可以使得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在网络空间安全博弈中占得先机,具有重大意义。本章将首先介绍与信息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有关的术语和定义,然后归纳不同体系架构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接下来介绍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的定义、标准指南和评估方法等内容,最后对信息安全评估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1.1相关术语在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领域,涉及的常见安全术语主要有信息资产、安全威胁、安全攻击、安全弱点与安全风险等。1.1.1信息资产(Aet)】信息资产是攻击者的攻击目标,也是系统运维人员所守护的对象。信息系统的资产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所依存的物理环境、软件、硬件、业务数据等。在一些信息安全标准与指南中,与信息系统相关的人员也被视为资产的一部分。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信息资产是信息安全检测的对象。在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的早期阶段,一般需要梳理资产清单,以便在检测阶段将资产与安全弱点进行关联,并最终参与到安全风险的计算过程中。在进行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时,需要对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常见的资产分类包括物理环境、网络设施、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和人员等。l)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机房环境及其附带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Heatig,Vetilatio,Air-coditioigadCoolig,简称HVAC)等基础设施。一般而言,信息系统部署的物理环境,依赖机房部署硬件设备,依赖可靠的供电、温湿度控制等方案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物理环境的安全检测主要是从其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需求加以考虑,比如防火、防水、防静电、供电能力、温湿度调控和安全门禁等。四如果是部署在云端的信息系统,其对物理环境的要求将大为降低。2)网络设施主要包括网络交换和互联设备,网络线缆和安全防护设备等。常见的网络交换和互联设备有集线器(H)、路由器、交换机和无线路由器等。常见的安全防护设备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W应用防火墙(WAF)、流量监控和清洗设备等。对网络设施的安全检测主要从其功能的完备性和安全配置层面进行。3)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常见的操作系统软件主要有Widow系列、Liux系列和UNIX系列等。常见的数据库软件包括Oracle、SQLServer、MySQL以及一些开源的数据库。在一些分布式系统中,We中间件(例如AacheTomcat等)和JavaEE中间件(如WeLogic等)也被视为系统软件。大多数系统软件在功能的完备性方面已经满足了安全需求。所以,对系统软件的安全检测主要从其安全配置层面进行。4)应用软件主要是指支撑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的相关软件。常见的应用软件包括电子商务系统、邮件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和OA系统等。5)数据是信息系统运行的主要输出结果,在信息系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常见的数据包括生产数据、客户资料数据、财务数据、OA数据等。数据的机密性、完2围■■■第1章引言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极为敏感而重要。绝大多数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攻击主要是针对其内部数据发起的,目的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或者破坏数据的可用性。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常常对数据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等级的数据划分。例如,在电子商务系统中,订单和客户数据的机密性需要重点保护,而E-mail之类的日常OA数据的重要性则相对可以弱化。6)信息系统的人员包括普通用户、管理者和运维人员等。从技术性的角度出发,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系统的人员需要被授予访问信息资产的权限。例如,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中,人员被赋予特定的角色,角色则直接对应一组访问信息系统资源的权限集。从管理角度出发,在人员与信息系统交互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和行为的规范性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诸多通过社会工程学发起的安全攻击,主要就是借助人员的安全弱点来实施。力出1.1.2安全威胁(Threat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是指可以给信息系统资产带来安全威胁的要素。安全威胁可以分为自然性和人为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指自然界的灾难,比如地震、洪水等。后者则包括众多的人为(无意的或者有意的)因素,比如网络攻击、恶意代码等。具体而言,各类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常见安全威胁如下。1)物理环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火灾、水灾、地震、雷击、物理侵入和电力故障等。2)网络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非法接人、网络嗅探和物理性破坏等。3)系统和应用软件资产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软硬件故障、网络攻击和恶意代码等。4)数据资产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泄密、篡改和抵赖等。5)人员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操作失误、越权、滥用和社会工程学等。1.1.3安全攻击(Attack)安全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信息系统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安全弱点,针对攻击目标,使用一定的攻击方法来达到权限提升、数据窃取、数据篡改或者拒绝服务等攻击网■题题3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目的。目前,关于安全攻击的类型,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从攻击者的介入程度出发,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从攻击者发起攻击的位置出发,分为本地攻击和远程攻击;从攻击发生的环境出发,分为W攻击和系统攻击等。一些典型的安全攻击类型如下。1)恶意代码类攻击:利用木马、蠕虫等病毒和后门等发起的攻击。2)口令类攻击:通过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手段对系统口令进行试探、猜测,从而实现非法侵人系统的攻击。3)拒绝服务类攻击:利用协议漏洞对目标系统发起的安全攻击,诱发系统资源严重损耗,导致系统阻碍甚至拒绝其他正常的系统访问的攻击。4)非法输入类攻击:通过精心设计的特定格式和长度的输人数据,利用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漏洞等方式发起的攻击。5)社会工程学攻击:通过利用社交领域内人的心理行为弱点,发起的针对目标系统侵入的攻击。6)物理类攻击:通过非法接人、网络嗅探监听、物理盗窃和物理破坏等手段发起的攻击。四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cedPeritetThreat,APT)是一种组合式的安全攻击,它将社会工程学、恶意代码和零日漏洞攻击等不同类型的攻击手段组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L.1.4安全弱点(Vulerailitie】安全弱点是指信息系统在需求、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在其软硬件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层面无意或有意产生的缺陷或薄弱点。安全威胁结合特定的安全弱点,会给信息系统安全带来安全风险。从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角度出发,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层面的BUG,都有可能会成为其安全弱点。比如在代码设计开发时,对输人缺乏安全约束,可能产生缓冲区溢出漏洞。同样,硬件研发设计不当,也会形成安全漏洞。在研究设4■圆■第1章引言计网络通信协议时,对于安全问题考虑不周,也会形成系统的安全弱点,给网络攻击带来机会。从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运维角度出发,管理制度设计得不够全面,安全策略的不合理,以及人员实施过程中的过失和非法操作等,也会形成安全弱点。大部分安全弱点可以通过及时对软硬件打补丁和安全加固等措施进行弥补,但安全弱点的产生和存在,并没有办法杜绝和全部消除。四零日漏洞攻击是一种成功率极高的安全攻击,它主要借助未被及时发现和公布的安全弱点发起,因此信息系统无法及时实施补救措施,从而对信息系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1.5安全风险(Rik)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信息系统由于自身存在的安全弱点,在面临安全威胁时,对信息系统资产的安全属性造成损害与破坏的概率。对于安全属性所造成的损伤与破坏,主要是从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控性等层面加以度量。比如,数据的泄露、篡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和系统根权限的窃取等。为了有效应对安全威胁,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通常包括信息系统资产分类、安全威胁识别与赋值、安全弱点识别与赋值、安全风险的计算与评估、安全风险的控制等环节。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有风险削弱、风险消除和风险转移等,目的是将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目前,对于安全风险的度量主要有定性和定量这两类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是将安全风险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识别并评估资产的风险等级。定量的方法则需要考虑信息资产面临安全威胁的发生概率,安全弱点的严重程度、信息资产的价值(或者资产重要程度)等因素。1.1.6安全措施(Safeguard)安全措施主要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以对抗安全威胁与安全攻击的信息安全过程■国■■5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机制和最佳实践。这些安全措施可能部署于物理环境、网络层、软硬件系统层和人员组织管理层等信息系统的多个层面。例如,通过对通信过程进行加密,以对抗信息的泄露风险;通过部署防火墙等设备来降低被网络攻击的风险;通过部署防恶意代码软件来防范恶意代码威胁等。在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中,常以组合的方式来部署这些安全措施。例如,访问控制机制通常以物理安全门禁、软硬件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安全意识培训等组合形式来系统性地部署。L.1.7安全影响(Imact)】安全影响指由于人为或突发性因素而引起的信息安全事件给信息系统带来的破坏。这种影响可能是某种信息资产的损毁或者其安全属性的丧失等。从经济角度出发,安全事件还可以通过估算包括财务损失、市场份额丧失或公司形象受损程度等来度量其间接影响。在估算安全影响时,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应考虑在内。L.1.8安全要求(Requiremet】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主要指为了实施风险管理控制,对信息系统在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的安全要求。这些安全要求会落实为具体的安全措施,来对抗安全威胁带来的安全风险。安全专家根据不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及最佳实践,编制出通用性的安全要求,形成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指南和规范。这些安全标准、指南和规范,成为日后开展信息安全评估活动的主要依据。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涉及的安全术语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资产价值高导致风险增加、影响加重;安全威胁利用资产的安全弱点导致风险;风险的存在提出安全要求;落实安全措施可以满足安全要求、对抗安全威胁、降低安全风险。安全弱点依附资产本身存在。如果没有被相应的威胁利用,单纯的安全弱点本身并不会对资产造成损害。而且如果系统足够强健,严重的威胁也不会导致安全事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在信息安全领域,特定威胁利用某个(些)资产的安全弱点,存在造成资产损失或破坏的潜在可能性,这就构成了风险。6■圈道面···试读结束···...

    2022-05-04 epub出版物 epub出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 现代检测技术第二版周杏鹏电子版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注: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教材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针对传感器分类排列的不足,采用按测量参数分类排列的方法,重点介绍检测原理、方法和技术各种物理量和常用成分。这些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计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和相应的检测仪器、检测系统等。现代检测技术第二版图片预览简介《现代测试技术》是“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主要介绍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各种理化成分参数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本书采用按被测参数分类(即按计量分类法)的方法,贴近实际工程应用,便于教学和自学,重点介绍常用的检测方法。上述重要工程参数和已成功应用的新颖先进参数。检测方法及技术实现机理、工作原理及应用特点。为配合我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缺乏工程技术的被动局面,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强烈需求从事环保自动化工作的人员,本书设置了类似的教材。有“电参数测量技术”和“环境与污染源自动检测技术”两章通常不具备。本书内容包含广泛的检测参数,能更好地满足多类专业的大口径教学需求。《现代检测技术》,周兴鹏主编。作者介绍教授,男,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检测技术》负责人。1982年1月从南京理工大学(现东南大学)自动化系毕业后一直在学校工作。1992年至2002年任东南大学测试技术与系统教研室主任。2002年至今担任东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带头人、博士点负责人、东南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理工科一级学科东南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授权交流评审、人事部博士后基金评审、教育部博士后基金评审、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东南大学测试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电气仪表系成员,《测控技术》杂志编委。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均被评为国内领先技术),公司委托新型智能仪器、嵌入式等研发项目8项。系统、自动化和信息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主编“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现代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出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材;发表国内外核心科技论文30篇。目录第一章介绍1.1检测技术的现状和作用1.2现代检测系统的组成1.3现代检测系统的分类1.4检测技术发展趋势练习和思考题第二章检测技术基础知识2.1检测系统的误差分析基础2.1.1错误的基本概念2.1.2错误表示2.1.3检测仪器的精度等级和工作误差2.1.4测量误差的分类2.2系统错误处理2.2.1系统误差的特点及常见变化规律2.2.2系统误差的判别与判定2.2.3减少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2.3随机错误处理2.3.1随机误差分布规律2.3.2测量数据的随机误差估计2.4粗略错误处理2.5测量不确定度评估2.5.1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术语2.5.2不确定性评估2.5.3测量结果的表示和处理方法2.6检测系统的特征分析基础2.6.1概述2.6.2检测系统静态特性方程及特性曲线2.6.3检测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2.7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2.7.1(动态)测量系统数学模型2.7.2一阶和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2.7.3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练习与思考题第3章电参数测量技术第四章机械量检测技术第五章运动检测技术第六章温度检测技术第7章物位检测技术第8章流量测量技术第九章环境与污染源自动检测技术附录参考...

    2022-05-03 东南大学检测中心 东南大学测控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一流课程配套教材 强化课程思政工程教育和深度学习模式提质赋能特色教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4版》胡向东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一流课程配套教材强化课程思政工程教育和深度学习模式提质赋能特色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4版》【作者】胡向东作【丛书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一流课程配套教材强化课程思政工程教育和深度学习模式提质赋能特色教材【页数】452【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3【ISBN号】978-7-111-67268-5【价格】75.00【分类】传感器-检测-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胡向东作.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一流课程配套教材强化课程思政工程教育和深度学习模式提质赋能特色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3.图书封面:检测技术第4版》内容提要: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一流课程配套教材,强化课程思政、工程教育和深度学习模式提质赋能特色教材。本书针对新时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统性领域知识构建、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的现实需求,精准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典型应用和技术发展。传感器原理、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三大模块涵盖:概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辐射与波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参数检测、微弱信号检测、软测量、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基础;虚拟仪器、自动检测系统。本书知识体系优化,内容新颖,重点突出,工程性强,资源丰富;形式上追求贯穿学习过程的目标导向、问题牵引与“学思融合”深度学习模式;内容上注重经典知识与前沿技术的结合,目标上强调新工科背景下的质疑批判、创新性思维和工程实践。本书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贵有疑”、赋能卓越创新、适应*新发展的写作定位;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感知工程、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工业智能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领域应用和设计开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022-04-28 课程思政 职业教育 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

  • 材料成形检测与控制教材电子版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的话:材料成型检测与控制教材电子版本书从材料成形检测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材料成形检测与控制的基础知识。有兴趣欢迎下载简介本书从材料成形检测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的角度,按照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先分析、再分析的原则,系统地介绍了材料成形检测与控制的基础知识。然后合成;常用传感器及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各种测量显示仪表的原理、特点及用途;温度检测技术;应力应变测量技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直流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原理及其驱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分析技术;液压传动元件和液压基本回路等。本书可作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教材,也可供材料成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相关内容部分预览目录前言第一章介绍11.1材料成型检验与控制的重要性11.2材料成型中的频繁检测与控制物理量11.3本书主要内容2第2章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常用传感器32.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32.1.1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32.1.2传感器的分类42.2热释电传感器52��2��1热电偶52��2��2金属热阻102��2��3热敏电阻112.3电阻式传感器132.3.1电位器电阻式传感器132.3.2应变片电阻传感器152.4电感式传感器172.4.1可变磁阻传感器172.4.2互感传感器192.4.3涡流传感器212.5电容式传感器222.5.1基本工作原理222.5.2可变间隙电容传感器222.5.3变极面积电容传感器232.5.4可变介质电容传感器242.5.5电容传感器等效电路242.6压电传感器252.6.1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252.6.2石英晶体的压电性能262.6.3压电陶瓷的压电现象282.6.4压电传感器等效电路及测量电路292.6.5压电传感器的应用302.7霍尔传感器312.7.1霍尔效应312.7.2霍尔元件33的主要技术参数2.7.3霍尔传感器34的应用2.8光电传感器342.8.1光电传感器352��8��2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402.9传感器信号处理422.10传感器的适用原理47复习第48题第三章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常用技术检测与显示技术493��1电磁线圈仪表493.1.1磁电线圈仪表的特点和特点49类3.1.2磁电线圈仪的结构与结构工作原理493.1.3电磁线圈表53测量电路3.1.4电磁线圈温度指示调整电表烧毁保护电路543��2电位器553.2.1手动平衡直流电位器563��2��2自动平衡电子电位器593.3温度测量623.3.1测温方法的分类623��3��2热电偶测温633.3.3RTD温度测量713.4电阻应变计773.4.1电阻应变片的分类773.4.2电阻应变片78的工作原理3.4.3电阻应变片主要部件的作用和性能793.4.4常用电阻应变片介绍813.5应力和应变的测量833.5.1应用应变片测量应力和应变833.5.2应变片的工作特性及主要性能参数843.5.3应变片键合工艺853.5.4应用电阻应变片测试应力和菌株863.5.5测点选择、面料及选择原则903��6数显表923.6.1数字仪器的特点和组成923.6.2数字仪表各部件的工作原则933.6.3虚拟仪器介绍96复习第97题第四章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常用技术驱动控制技术984.1继电器触点控制系统984.1.1电气控制电路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984.1.2电气原理图1014.1.3鼠笼式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电路1014.1.4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基础1034.1.5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基础规则1054.2直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1104.2.1直流伺服电机的分类结构1114.2.2直流伺服电机特性1154.2.3直流伺服电机的速度控制模式1184.2.4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和速度1194.2.5直流伺服电机的选择1224.3步进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1234.3.1反应式步进电机的构造和运行原则1234.3.2步进电机的基本特性1274.3.3步进电机驱动电源1334.3.4步进电机136的选用复习第138题第五章自动控制的理论基础1395.1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395.1.1基于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39类5��1��2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140类5.1.3根据系统特点1405.1.4根据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141类5.1.5按系统信号141的形式分类5.2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1425.3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请求1435.4数学模型的分类与建立1455.4.1数学模型的分类1455.4.2数学模型146的建立5.5拉普拉斯变换和传递函数的概念1475.5.1拉普拉斯变换1475.5.2传递函数的概念1515.6典型链路及其传递函数1555.6.1典型链路及其传递函数1555.6.2机电系统1605.7自动控制系统框图及其改造162复习第167题第6章自动控制系统分析1706.1自动控制系统170的时域分析6.2时域性能指数1726.3一阶系统分析1736.3.1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1736.3.2一阶系统173的单位阶跃响应6.4二阶系统分析1766.4.1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1766.4.2二阶系统179的单位阶跃响应6.5稳定性和代数准则1836.6稳态误差分析1886.6.1稳态错误188的错误及定义6.6.2典型外部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1896.6.3稳态误差和开环放大系数关系1926.7速度控制系统193分析6.7.1开环速度控制系统1936.7.2速度负反馈闭环速度控制系统1946.7.3电压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1966.7.4当前正反馈和补偿控制法则1976.7.5电流补偿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数学模型和稳定性条件2006.8焊接电弧控制系统201分析6.8.1等速送丝焊接电弧控制系统2016.8.2均匀调整的电弧控制系统204复习第206题第7章液压传动部件2087.1液压传动208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7.2工作原理、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2107��2��1液体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怎么样在工程领域,至少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不是问题。材料控制本科专业有很多东西要学,号称万能药,包括材料、共混改性、模具机械、CAE/CAD等等。2012年找工作时,这个有offer的专业表现明显强于学院机械类优势专业。原因是许多跨专业和跨行业的工作并没有被公司排除在外。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或优势和劣势。有些人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些,有以下路径变化:1.转专业。它还必须保证学习成绩才有机会。2、研究生入学考试。跨专业考研比较难,现在兼职也是一个机会,但是陷阱很多。3.改变行业。那时,很多学生找到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包括房地产。大学建立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个综合素质,包括形象、言语、和愿景和思维方式等。当然,如果你是从事这个专业的,确实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相对来说不是很有竞争力。比较经验饮食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可以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锻炼自己,大公司是镀金的,小公司是扎实的。那就出来收割吧。不要在温水中煮沸,也不要关起门来。任何行业都需要相互交流,积累人脉。...

    2022-04-28 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的应用

  • 自我检测!2022年注会各科月考模拟卷点击领取

    2022年CPA考试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教科书发布已经一个多月了。进展如何?学到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东澳会计在线为所有考生提供月考模拟试卷。根据近期学习内容,对月考题进行精研,帮助考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补漏补缺!快点阅读以下内容以获取月度试卷!■疫情安心,2022年D班免费再学习一年!五个课程体系带你全面提升gtgtgtlt/agt■东奥送福利,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放一放电子版《光一》命令,更安心备考>>>点击主题名,一键跳转gtgt会计审核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策略“会计”月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审计”月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税法》月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经济法》月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lt/tdgt《财务管理》月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策略”月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书本搭配,备考无忧■立即购买无忧D类,免费再学习一年2022年,购买D-Chagig无忧班的同学,享受“疫情安心”,课程免费教授一年,备考更有保障!D听无忧课堂:82%学生的共同选择,32位超一线教师共同授课!安心保障可以覆盖大部分东奥学员!●●●●■下单投注“轻一”,享受同书电子版已经购买或即将购买“EayPa®1”的考生,可以收到同款“Light1”的电子版“免费!学习资料电子版将根据学习进度上传,确保考生在疫情期间备考过程中不落伍;物流恢复正常后,东澳保证受疫情影响后勤控制区的考生尽快收到实体书《光一》。随书邮寄3套模拟试卷!《EayPa®Oe》精彩内容快来试试吧,点击查看更多内容>>>11647855223950074389_001647855223950074389_00试试看试试看滑动图片试用内容2022CPA考试日期是8月26日-28、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考生在这个阶段做题可能有较高的错误率,请不要太气馁。在增加练习次数的同时,考生也可以逐步总结自己的答题技巧。相信随着做题经验的不断积累,做题的正确率会逐渐提高!(本文为东澳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学习使用候选人。任何形式的转载)...

    2022-04-19 会计考试模拟卷 会计学模拟试卷

  • 网络空间安全拒绝服务攻击检测与免费在线阅读|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论:对网络安全领域现状的系统讨论网络空间安全拒绝服务攻击检测与防御系统地论述了网络安全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系统地总结了该领域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进度和成就可以在精品下载站免费下载和阅读。网络空间安全拒绝服务攻击检测与防御df图片预览图书精选1。内容新颖本书不仅反映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也总结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内容新颖,给读者一个很高的起点。2。概述综合网络安全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因此,本书将首先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架构入手,全面总结网络安全技术和学科发展的背景。读者有全景。3。系统性和前瞻性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网络安全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系统地总结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并具有前瞻性总结了网络测量研究的新挑战和可能的发展趋势。4。著名作家杨家海教授是吴建平院士的学生。杨教授有幸参与了中国两代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和CNGI-CERNET2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也长期从事互联网工作。测量分析研究。十年磨一剑,2009年,作者完成了国内第一部互联网测量专着,系统总结了网络测量领域的研究工作。此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作者课题组将研究重点转向基于测量的网络安全分析和拒绝服务攻击引起的网络异常检测。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发表了大量相关研究论文。关于作者杨家海,男,1966年9月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网络运营与管理技术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互连技术、网络管理、网络测量、网络应用与协议工程。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IEEE会员、CCF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简介本书在简要回顾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架构和分层协议后,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网络异常检测和拒绝服务攻击检测的研究,从系统性因素分析入手这导致了互联网固有的脆弱性。该领域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及其产生机制分析、常见的DDo攻击和辅助攻击工具、异常检测的数学基础、拒绝服务攻击检测、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拒绝服务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攻击防御、测量平台和检测系统等,并在本书的最后总结了当前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一些挑战,希望为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初学者提供一些参考。本书力求反映近年来拒绝服务攻击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逐章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本书可供计算机网络、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供科研人员、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和网络运维人员参考。在浩瀚的网络和网络运营管理技术中。目录第一章介绍1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1.1.1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31.1.2网络空间安全的意义51.2互联网和现代计算机网络61.2.1互联网发展简史71.2.2互联网层次结构81.2.3TCP/IP协议套件101.2.4Iteret协议套件中的安全漏洞151.3互联网的漏洞161.3.1架构因素171.3.2系统实现因素171.3.3运维管理因素181.3.4补丁和补丁限制191.4拒绝服务攻击问题的严重性201.5拒绝服务攻击、网络异常及其检测231.6网络入侵检测和网络异常检测251.7章节总结26参考26第2章拒绝服务攻击及其机制分析282.1拒绝服务攻击概述282.2拒绝服务攻击的分类及原理292.2.1基本攻击类型302.2.2按利用网络漏洞分类312.2.3按攻击源分布规律分类322.2.4按攻击目标分类332.2.5针对不同协议层的拒绝服务攻击342.2.6根据攻击增强技术分类362.2.7按攻击流量特征分类372.2.8按攻击影响分类372.3僵尸网络和拒绝服务攻击382.3.1僵尸网络38的概念2.3.2僵尸网络的构建和扩展402.3.3僵尸网络的拓扑特征和通信协议402.3.4僵尸网络控制模型412.3.5僵尸网络的指挥和控制系统432.3.6僵尸网络在DDoS攻击中的作用462.4IP伪造和拒绝服务攻击472.4.1IP欺骗和序列号预测472.4.2基于IP伪造的网络安全攻击492.5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502.5.1基于漏洞的拒绝服务攻击502.5.2洪水式拒绝服务攻击532.5.3反射放大攻击562.5.4其他类型的攻击632.6DDoS攻击的一般步骤642.6.1收集漏洞信息652.6.2构建和控制DDoS僵尸网络662.6.3实际攻击662.7章节总结67参考文献68第3章常见DDoS攻击和辅助攻击工具703.1攻击实施的基本步骤及相应工具概述703.2信息获取工具723.2.1网络设施测量工具723.2.2嗅探工具743.2.3网络扫描工具783.3攻击实施工具853.3.1木马工具853.3.2代码注入工具873.3.3组伪造工具913.3.4DDoS攻击控制工具933.4章节总结96参考文献96第4章异常检测的数学基础984.1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984.2概率论994.2.1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994.2.2随机向量1024.2.3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1034.3数理统计1044.3.1最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1044.3.2置信区间1044.3.3假设检验1054.4随机过程1064.4.1马尔可夫过程1064.4.2正态随机过程1074.4.3独立增量过程1074.4.4计数过程1074.4.5泊松过程1074.5信号处理技术1084.5.1倒谱1094.5.2小波分析1094.6机器学习1104.6.1线性回归分析1104.6.2Fiher线性分类器1114.6.3逻辑回归分类模型1124.6.4BP网络1134.6.5支持向量机1144.6.6概率图形模型1164.6.7混合模型和EM算法1194.7数据挖掘1204.7.1决策树1214.7.2朴素贝叶斯分类器1234.7.3最近邻分类器1234.7.4关联分析1244.7.5聚类分析1254.8章节总结125参考文献126第5章拒绝服务攻击检测1275.1异常检测的基本思路和特征选择1275.2基于贝叶斯思想127的检测方法5.2.1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127的检测算法5.2.2基于贝叶斯网络128的检测算法5.2.3基于混合模型和EM算法的检测算法1305.3基于邻居的检测算法1315.3.1K-最近邻检测算法1315.3.2基于密度的检测算法1325.3.3其他最近邻算法1355.4基于回归拟合的检测算法1365.4.1基于线性回归方程136的检测算法5.4.2基于LMSfilter138的检测算法5.5基于聚类的检测算法1405.5.1基于分区聚类的检测算法1405.5.2基于层次聚类的检测算法1425.5.3基于新型聚类的检测算法1435.6基于关联分析的检测算法1445.7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测算法1465.8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检测算法1485.8.1基于传统支持向量机148的检测算法5.8.2基于单类支持向量机的检测算法1495.8.3基于贝叶斯支持向量机150的检测算法5.9基于决策树151的检测算法5.9.1基于ID3决策树151的检测算法5.9.2基于C4.5决策树152的检测算法5.9.3基于CART决策树153的检测算法5.9.4基于随机决策森林153的检测算法5.10章节总结154参考154第6章。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1616.1概述1616.2LDoS攻击原理1626.2.1TCP/IP拥塞控制机制及安全分析1636.2.2基于TCP拥塞控制机制166的LDoS攻击6.2.3基于IP拥塞控制机制168的LDoS攻击6.2.4对目标BGP169的LDoS攻击6.3LDoS和DDoS攻击的区别和联系1716.3.1攻击模型比较1716.3.2攻击流特征比较1736.4LDoS攻击流量特征分析1766.4.1LDoS攻击评估实验1766.4.2实验结果评价1766.4.3流量特征分析1816.4.4特征分析函数1826.5LDoS攻击检测与防御1856.5.1特征检测与防御1856.5.2异常检测和防御1876.5.3基于终端应用服务器188的检测与防御6.5.4改进网络协议和服务协议1896.5.5结合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征的综合检测方法1906.6章节总结197参考文献198第7章拒绝服务攻击防御2037.1针对网络/传输层DDoS攻击的防御机制2037.1.1起源防御2037.1.2目的地防御2067.1.3网络防御机制2147.1.4混合防御机制2207.2针对应用层DDoS攻击的防御机制2317.2.1目的地防御2317.2.2混合防御2337.3主流攻击检测与防御系统2357.3.1兄弟2357.3.2鼻息2377.3.3苏里卡塔2407.3.4GoogleProjectShield2407.4章节总结241参考241第8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测量平台与检测系统2498.1概述2498.2数据采集与网络异常监测2508.2.1可用数据类型2518.2.2收集点部署2538.3流量分析大数据技术2548.3.1Hadoo批处理平台2548.3.2流媒体平台2558.3.3平台相关组件2578.4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测量平台和检测系统示例2588.4.1测量平台搭建2598.4.2离线分析平台搭建2618.4.3在线分析平台搭建2628.4.4多算法并行检测系统263的实现8.5基于Storm的Sort系统2678.5.1Sort267工作原理介绍8.5.2基于Storm的Sort系统工作原理2678.5.3基于Storm的Sort系统的挑战2698.6章节总结270参考271第9章未来的挑战2729.1概述2729.2对传统问题的新挑战2739.2.1高速链路实时异常检测2739.2.2检测和防御系统的评估2749.2.3大规模攻击的检测与处理2759.2.4通用入侵/异常检测系统设计2769.3新攻击模式挑战2769.3.1检测对基础设施的密集攻击2769.3.2组合攻击检测2799.3.3未知攻击的自适应检测与防御2809.3.4基于P2P模式281控制僵尸网络攻击9.3.5基于移动僵尸网络的攻击2829.3.6新网络技术模式284下的攻防9.3.7攻击溯源2899.4章节总结290参考文献291...

    2022-04-17 网络空间安全威胁 拒绝服务会威胁网络安全吗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